每年,人類都在遭受不計其數的自然災害,其中火災是最普遍也是最為致命的災難之一。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逃生科技”的出現可以有效地為生命保駕護航。央視財經頻道和英翼文化科技聯合出品的大型全球高校極客挑戰節目《極客出發》第二季第三期“逃生科技”,展示如何通過提升人工智能的性能,讓人類在災難面前不再渺小。
南京大學與浙江大學極客學習操控消防機器人
高樓逃生哪家強
逃生背包帶你成功出逃
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年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約3億人(次)受災,倒塌房屋約300萬間,緊急轉移安置人口約8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近2000億元。本周《極客出發》的主題,是“逃生科技”產品在自然災害環境下的應用。
來自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的極客們的考核內容是:以身試法,檢驗逃生背包在災難中的實際操作性,在虛擬災難環境下完成極限挑戰。通過親生體驗來感受科技的魅力,為未來科技道路的研發汲取經驗。武警南京市消防支隊參謀長滕峰表示,當火災發生時,如何在高層建筑中進行快速逃離尤為重要。
極客使用逃生背包高樓自救
在這個環節,兩支隊伍需要背著逃生背包并捆綁5只模擬兒童的氣球挑戰高樓逃生,隊員依次從樓頂下降,若下降過程中有氣球破裂,則總時需要加5秒,累計用時短者獲勝。在比賽過程中,浙江大學的極客們為了追求速度,非常信賴逃生背包,“逃生背包給了我很強的安全感,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從窗口跳出的那一下,剩下的就交給產品本身。”面對高樓,孔祥雯默念“浙大的女人不能輸”就縱身一躍。
相比較而言,南京大學一開始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戰術,在摸索過程中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究竟哪一方的戰略最后能夠帶著氣球(兒童)成功高樓逃生?
逆行搜救爭分奪秒
最帥“逆行者”的守衛者——生命探測儀
在地震現場,“逆行者”在搜救過程往往無法在廢墟中高效快速地發現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需要借助特殊救援工具——生命探測儀。在本周節目中,來自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的極客們需要在30分鐘內借助生命探測儀,在模擬地震塌方處找出三名被困人員。
極客進行逆行搜救挑戰
為了能夠使生命探測儀在救援過程中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南京大學的唐開強表示希望能夠將生命探測儀與他設計的“蜘蛛型”機器人相結合,做到在廢墟中能夠方便移動,提高救援效率。
模擬救援過程中,由于受到周邊活體信號因素的影響,雙方隊員在無法用生命探測儀精確定位受困人員后,都采用了人機結合的方式,生命探測儀為輔,人腦為主,冷靜分析地形,合理地安排搜救計劃。
面對毫無頭緒的廢墟,人機結合真的能夠比純粹依賴逃生科技更加有效地進行救援工作嗎?
科技版“火場逃生”
消防機器人逆行救火上演驚險一幕
據公安部消防局相關資料顯示,2016年,全國共接報火災31.2萬起,死亡1582人,受傷1065人,直接財產損失37.2億元。火災作為最常發生的災難之一,如何及時控制災情至關重要。本周節目的最后一個環節,需要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的極客們在模擬消防人員最常遇到的火災場景下,通過操作消防機器人避開障礙物到火場將明火撲滅,解救被困在玻璃房的隊員。正如極客召集人、英翼文化科技創始人余慧所說,“沖在第一線的消防官兵的生命也是非常寶貴的,家人也心系他們的安全,消防機器人沖在第一線的話,可以很好的保護他們。”
消防機器人滅火
現實生活中,逆行救火是消防員的日常,他們為了火場里的陌生人能夠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消防機器人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保護消防員的生命,人類如果能和這些科技產品充分的結合,實施救援,將挽救更多的生命。
正所謂“君子懷器,待時而動”,逃生科技的發明為我們應對自然災害的到來做好準備,不懼未來。究竟,人工智能性的提高是否可以能夠真正做到有力的救援,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保障呢?本周日晚19:30,CCTV2《極客出發》第二季第三期,一起看兩只隊伍在災難面前如何利用逃生科技進行救援。